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医学人文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5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一封来自武汉的家书
    尚培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479-48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0.06.016
    摘要 (73) HTML (1) PDF (502 KB) (6)
  • 2.
    重温历史,不忘初心:培养合格的外科医师
    顾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1): 1-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0.01.001
    摘要 (219) HTML (56) PDF (820 KB) (469)
  • 3.
    基于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指导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
    蒋姗彤, 王宏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 13 (11): 868-87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11.015
    摘要 (94) HTML (1) PDF (535 KB) (35)

    心血管疾病的传统诊疗模式面对庞大的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群体已显示其局限性。在2015版基础上最新修订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系统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心脏和血管健康和智能化辅助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基础。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诊治的模式将被这一新型健康管理模式所取代,使"治未病"的理念得以实施,构建全科医学参与的涵盖看护照料、养老康复与发病后诊疗一体化和规范化的服务系统,使影响我国人口健康最大的慢病群体——血管相关疾病患者的负担在人工智能+互联网+5G的应用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控制,助力健康中国梦想。

  • 4.
    对临终关怀期患者家属心理支持的探索
    罗蔷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8): 627-6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8.014
    摘要 (289) HTML (18) PDF (602 KB) (1404)

    我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适应的医疗养老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介于昆明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医养结合"的性质和"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理念,心理科开展了临终关怀的临床实践。对于老年患者的躯体疾病的支持治疗是主要医护服务,同时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也是工作的重要部分。经过临床心理科医护人员长期的临床工作,总结和发展出的适合临终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服务,逐渐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得出如下结论:对临终关怀期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非常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服务水平和医患沟通的满意度。同时为了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 5.
    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的效果研究
    罗蔷薇, 李洪有, 黄萍, 许晨, 杨佳, 徐茨子, 赵艳, 张艳玲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5): 371-37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5.010
    摘要 (77) HTML (2) PDF (598 KB) (24)
    目的

    通过分析昆明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在长期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中结合临床心理科团队开展的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的有效性,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

    方法

    选择住院老年人80例,按病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老年人接受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服务,对照组接受普通医养模式服务。采用访谈法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生活满意度测评表对其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变化状况进行评估,并设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的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在医养服务中融入以支持性为主的团体心理服务,即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能加强老年人的积极心理体验,处理消极心理体验,从而有效改善入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感和满意度(P<0.05)。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能够通过改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健康自我评价来提高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P<0.05)。

    结论

    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适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