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 2025, Vol. 19 ›› Issue (07) : 497 -50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5.07.003

临床研究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随访管理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谭靓靓(), 王坤华, 杨莉, 于露, 丁秋, 汪天宇, 张文瑄   
  1. 210001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
  • 收稿日期:2025-07-09 出版日期:2025-07-30
  • 通信作者: 谭靓靓
  • 基金资助:
    中大医院护理科研项目(KJZC-HL-202112)

Impact of follow-up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n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Liangliang Tan(), Kunhua Wang, Li Yang, Lu Yu, Qiu Ding, Tianyu Wang, Wenxuan Zhang   

  1.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Psychosomatic Medicine, Zhongd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1, China
  • Received:2025-07-09 Published:2025-07-30
  • Corresponding author: Liangliang Tan
引用本文:

谭靓靓, 王坤华, 杨莉, 于露, 丁秋, 汪天宇, 张文瑄.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随访管理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5, 19(07): 497-503.

Liangliang Tan, Kunhua Wang, Li Yang, Lu Yu, Qiu Ding, Tianyu Wang, Wenxuan Zhang. Impact of follow-up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n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O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2025, 19(07): 497-503.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对抑郁症患者的健康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随访管理,干预组采用TTM随访管理模式的服药依从性干预,干预从出院前1 d开始至出院后6个月。比较2组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服药相关信念问卷得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得分。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知力及治疗态度得分等指标存在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TTM理论的服药依从性的随访管理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遵医行为,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ollow-up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on health behaviors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88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Psychosomatic Medicine of Zhongd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i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from March 2022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participan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intervention group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discharge follow-up management,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underwent TTM-based follow-up management for medication adherence, starting one day before discharge and continuing for six months post-discharge. Medication adherence (assessed via the 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 MARS), medication-related beliefs (evaluated using the Beliefs about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 BMQ), and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measured by the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ITAQ)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baseline (pre-discharge),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post-discharge.

Results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revealed significant group-time interaction effects in medication adherence, medication beliefs,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all P<0.05).

Conclusion

TTM-based follow-up management effectively enhances medication adherence, strengthens positive medication beliefs, improves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enhances disease awareness, promotes compliance with medical advice,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relaps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表1 服药依从行为不同行为阶段及相匹配的干预措施
行为改变阶段 与行为改变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措施 频次 负责人
前意向阶段(患者在未来6个月内没有改变目标行为的意愿) 1.电话随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回答。 1次/2周 医生
2.半结构化访谈:通过视频或面对面等形式进行“服药”为主题的30 min访谈,了解患者对服药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不遵医服药的原因,和患者一起分析探讨遵医服药/不遵医服药对自己的影响。 1次/3周 专科护士
3.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大讲堂,主要内容包括:抑郁症的识别、情绪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等。 1次/4周 护士长
4.互助小组活动:邀请行为转变后期的抑郁症患者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1次/4周 心理治疗师
5.文章推送:微信推送抑郁症相关科普文章。 1次/周 专科护士
6.短信提醒:“您好!请问您今天按要求服药了吗?” 1次/日
意向阶段(患者打算在6个月内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无明确的计划) 1.电话随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回答。 1次/2周 医生
2.半结构化访谈:了解患者有计划改变行为但不愿意即刻实施行动的心理,予以个性化干预。 1次/3周 专科护士
3.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大讲堂,主要内容包括:抑郁症的识别、情绪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等。 1次/4周 护士长
4.协助患者建立《疾病日记》,记录身体、生活等变化,和患者分析疾病等发生、发展和转归,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等信心。 1次/4周 专科护士
准备阶段(患者打算在1个月内进行行为改变并开始准备改变计划) 1.电话随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回答。 1次/2周 医生
2.通过访谈帮助患者制定遵医服药实施计划,鼓励患者公开承诺并达成契约。 1次/3周 专科护士
3.协助下载服药提醒APP。 专科护士
4.帮助患者制作服药自我评估表,内容包括:按时服药、忘记服药、自行增减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在电话随访中能够及时反馈。 1次/日 专科护士
5.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大讲堂并通过网络推送疾病相关知识。 1次/月 护士长
行动阶段(患者已经进行目标行为的改变,但该行为尚未超过6个月) 1.电话随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回答。 1次/月 医生
2.教会患者使用备忘录、“提醒药盒”,帮助制作服药提醒标识并粘贴于每日必用的个人生活用品,养成定期服药的习惯。 专科护士
3.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患者主动学习遵医服药的相关知识。 1次/周 专科护士
4.对患者遵医服药的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与家属协商,当患者达到某一目标时对其进行奖励,如旅行或购物。 1次/月 心理治疗师
5.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大讲堂并通过网络推送疾病相关知识。 1次/月 护士长
维持阶段(患者坚持改变目标行为超过6个月,行为改变已经相对稳定 1.电话随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回答。 1次/月 医生
2.患者互助:鼓励患者在互助小组中主动分享自己行为转变的成功经验,增强患者坚持规律服药的自信心。 1次/月 心理治疗师
3.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大讲堂并通过网络推送疾病相关知识。 1次/月 护士长
4.邀请患者参加每月最后一周周五晚七点,开展的“你问我答”的线上竞赛游戏(题目为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 1次/月 专科护士
表2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表3 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的比较(
±s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相关信念评分比较(
±s
表5 2组患者干预前后ITAQ总评分比较(
±s
1
程勇, 郑雷, 孙宁华, 等. 抑郁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复发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 43(4): 587-588.
2
田腾飞, 周佳, 丰雷, 等. 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 21(3): 158-163.
3
王维, 蔡幸芳, 谢雪华. 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服用依从性与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心理月刊, 2023, 18(10): 123-125.
4
O'Leary OF, Dinan TG, Cryan JF. Faster, better, stronger: towards new antidepressa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J]. Eur J Pharmacol, 2015, 15, 753: 32-50.
5
宋安妮.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久坐行为干预方案构建及应用 [D]. 郑州: 郑州大学, 2022.
6
谢欣如, 刘春. 社会工作视角下抑郁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4, 38(19): 3518-3522.
7
Prochaska JO, Velicer W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J]. Am J Health Promot, 2021, 35(6): 856-868.
8
Wang X, Ji X. Sample size estimation in clinical research: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o observational studies[J]. Chest, 2020, 158(1S): S12-S20.
9
Morisky DE, Ang A, Krousel-Wood M, et al. Predictivevalidity of a 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for hypertension control[J]. J Clin Hypertens, 2008, 10(5): 348-354.
10
康洪彬, 李艳君. 中文版改良服药信念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卫生统计, 2021, 38(5): 766-768.
11
Mcevoy JP, Apperson LJ. The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J]. Schizophrenia Bulletin, 1995, 21(1): 119-132.
12
De Martino B, Kumaran D, Seymour B, et al. Frames biases and 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in the human brain[J]. Science, 2006, 313: 684-687.
13
龚丹杰, 周金静, 王海霞. 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正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22, 35(6): 132-136.
14
任小丹, 朱雪泉, 冯媛. 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对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3, 23(4): 252-257.
15
Imeri H, Toth J, Arnold A, et al. Use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in medication adherence: A systematic review[J]. Res Social Adm Pharm, 2022, 18(5): 2778-2785.
16
胡婉琴.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个案管理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应用的实证研究 [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
17
宋丽丹, 王淑卿, 吴瑶.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0, 21(6): 614-618.
18
邱红荣, 赵红秀.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4): 79-81.
[1] 孔令伶俐, 常青, 丁岩, 冯云, 黄绘, 陆萍, 林奕, 李君, 张静, 许良智. 基层医院更年期妇女健康分级管理流程建议(2023)[J/OL].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 19(06): 621-628.
[2] 孙环蕊, 张若鹏. 复发性流产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衡[J/OL].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8(05): 506-511.
[3] 刘传瑾, 李伶, 王园红, 陈永洁, 覃子芸, 邱荣敏. 父母外出务工对玉林市玉州区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J/OL].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03): 180-187.
[4] 张艺山, 莫丹, 蒋依玲, 邓思成, 吴冬燕, 黄华, 邱荣敏. 广西百色市壮、汉族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比较及风险因素分析[J/OL].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3, 17(03): 172-179.
[5] 李玲, 刘亚, 李培玲, 张秀敏, 李萍. 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607-610.
[6] 温欢, 苏博, 刘金波, 王宏宇. 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抑郁风险的关联性[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5, 19(06): 414-419.
[7] 潘惠, 王明, 杨忠, 杜向东.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伴不同特征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05): 562-568.
[8] 郭梦, 雷蕾, 杨春霞, 孙宁, 张爱霞, 张克让. 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能连接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02): 210-214.
[9] 李丹, 刘璞娟, 卞亚辉, 张会军, 王莉. 动机性访谈结合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健康行为的影响[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11): 1151-1156.
[10] 林邹卿, 徐晓燕, 曹磊明, 王志强, 王国强, 张凯. S-氯胺酮治疗重度抑郁症疗效、安全性观察及机制讨论[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08): 719-724.
[11] 尹营营, 袁勇贵. 抑郁症精神运动迟滞的评估方法及生物学机制研究[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08): 712-718.
[12] 徐微, 杨扬, 袁勇贵. 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与抑郁症共病机制研究进展[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02): 175-178.
[13] 阿孜古丽·阿力木江,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王婧, 阿巴伯克力·乌斯曼, 陆萍,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产后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J/OL].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2, 09(02): 90-94.
[14] 谢董颖, 黄阳梅, 刘牧文. 杭州市临安区农村居民健康生活行为现状及居民对健康乡镇建设的需求调查[J/OL].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4, 10(02): 97-101.
[15] 郭文娟, 王暖, 曹苇, 王建玉, 管章蒙.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和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管理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控研究[J/OL].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 09(06): 348-353.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