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对临终关怀期患者家属心理支持的探索
    罗蔷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8): 627-6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8.014
    摘要 (237) HTML (17) PDF (602 KB) (568)

    我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适应的医疗养老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介于昆明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医养结合"的性质和"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理念,心理科开展了临终关怀的临床实践。对于老年患者的躯体疾病的支持治疗是主要医护服务,同时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也是工作的重要部分。经过临床心理科医护人员长期的临床工作,总结和发展出的适合临终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服务,逐渐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得出如下结论:对临终关怀期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非常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服务水平和医患沟通的满意度。同时为了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 2.
    肿瘤免疫治疗机制及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
    龚畅, 林群, 宋尔卫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 14 (11): 857-8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0.11.001
    摘要 (671) HTML (55) PDF (836 KB) (509)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及微环境之间所形成的肿瘤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促使乳腺肿瘤医师能够更系统、更全面的去探索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基于此,免疫治疗的日渐兴起正在改变乳腺癌系统治疗的格局,免疫治疗联合传统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发现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寻找更优的预测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和目标人群,是未来提升临床乳腺癌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探索方向。

  • 3.
    重温历史,不忘初心:培养合格的外科医师
    顾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1): 1-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0.01.001
    摘要 (205) HTML (54) PDF (820 KB) (352)
  • 4.
    科学研究与临床规范并重,努力提高中国乳腺外科诊治水平
    辛灵, 向泓雨, 刘倩, 刘荫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1, 15 (10): 721-72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1.10.001
    摘要 (327) HTML (22) PDF (1218 KB) (27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CSBrS)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高中国乳腺外科临床规范化诊治水平。2017年至2021年,CSBrS共讨论撰写11项乳腺外科临床基本问题的专家共识;设计开展23项乳腺外科多中心临床真实世界研究;在参考证据级别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GRADE)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2021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即将出版发行。加强科学研究与规范临床实践并重,是推动中国乳腺外科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 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及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13-12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4.02.001
    摘要 (2017) HTML (71) PDF (703 KB) (26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由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缺损及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一系列症状的非器质性疾病,与年龄、肥胖、妊娠分娩、慢性疾病、不良心理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基于多学科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PFD的策略,旨在通过不同的物理治疗措施,激活盆底神经肌肉使盆底肌肉功能逐渐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症状,促进盆底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PFD的范畴及康复治疗方案相对模糊,为此,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为PFD规范诊断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6.
    黄褐斑激光治疗进展
    余丽莎, 曹莫, 李辉正, 姜江, 程行健, 张玟, 平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 11 (11): 1902-190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7.11.008
    摘要 (109) HTML (5) PDF (595 KB) (245)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常呈对称分布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色素过度沉着性疾病,中年女性好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黄褐斑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改变、遗传因素等,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不是十分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尤以激光治疗效果明显,准确性及选择性较高,笔者着重对黄褐斑激光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7.
    脓毒症相关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田秀丽, 刘志军, 王春亭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8): 620-62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8.012
    摘要 (574) HTML (25) PDF (629 KB) (192)

    随着对脓毒症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普遍认为,脓毒症的宿主免疫反应包括多个后续的或同时发生的进程,既有过度炎症,也有免疫抑制,其主要机制在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异常,本文结合近年脓毒症在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从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两方面探讨脓毒症时机体免疫反应的变化。

  • 8.
    不同类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郭俏丽, 宋庆志, 胡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1, 15 (10): 754-75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1.10.007
    摘要 (510) HTML (20) PDF (988 KB) (174)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新辅助化疗后的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2021年1月进行随访,分析影响患者pCR及预后的因素。

    结果

    95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共18例,pCR率为18.9%。不同分子分型pCR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pCR与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及分子分型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下,Luminal B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型相比于三阴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pCR率低(P<0.05)。不同分型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pCR有差异,是否行新辅助化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等决定。

  • 9.
    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1): 7-2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01.002
    摘要 (781) HTML (40) PDF (949 KB) (149)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主要因素之一,重视并积极地预防和处理PPCs,对降低老年患者围术期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从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围术期呼吸功能监测以及特殊患者的管理,系统阐述PPCs的防治策略并做出相关推荐。

  • 10.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高君伟, 刘皋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12): 1209-121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12.001
    摘要 (824) HTML (71) PDF (299 KB) (132)

    自身免疫性疾病困扰着全球约10%的人群,因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炎药物等传统的合成抗风湿药(DMARDs),大分子单克隆抗体或其衍生物如英夫利昔单抗、托珠单抗等生物DMARDs,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尼、巴瑞特尼等等小分子靶向DMARDs。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非常重要,不论是传统的DMARDs还是新型的生物或靶向DMARDs。天然类药物由于靶点广泛、安全性好,以及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潜在作用,如姜黄素、白藜芦醇、火把花根等制剂,在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中显示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良好开发前景。

  • 11.
    陕西省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罕见肿瘤专业委员会: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治专家联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1): 1-1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01.001
    摘要 (999) HTML (28) PDF (1668 KB) (131)

    本共识所言浆膜腔是指心包腔、胸膜腔及腹膜腔,恶性浆膜腔积液是指浆膜腔积液中经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或浆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它是肿瘤转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合并症之一,大量积液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国与欧美国家之诊疗理念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全球尚缺乏明确的恶性浆膜腔积液诊疗指南或规范。我国现有2014年发表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不包括恶性心包腔与腹膜腔积液,且部分治疗方法(如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在临床上并未广泛应用。本共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介绍了目前全球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现状,欧美国家治疗核心思想,我国治疗进展;二是详细介绍了该病诊断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重点说明了脱落细胞学或浆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方法,包括近年来兴起的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技术在分子基因检测方面的应用;三是该病治疗流程,包括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原则,对普通式抽液/引流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主要药物推荐、药物剂量、灌注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以及特殊类型的恶性浆膜积液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系统治疗原则、全身给药选择亦给予了明确指导;最后简要说明了恶性胸、腹腔积液体外热循环灌注化疗技术的适应证与操作流程。目前,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治的中文期刊报道文献虽众多,但高质量文献极少,更谈不上证据级别,但本共识充分考虑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条件,具有广泛的普适性、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 12.
    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苏维奇, 罗玮, 由晓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9): 669-67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0.09.001
    摘要 (916) HTML (64) PDF (682 KB) (128)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不同生物学表型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比较不同生物学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的差异。

    结果

    共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435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316株(22.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177株(12.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菌株113株(7.9%);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最多,检出489株,占34.1%,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220株,占15.3%;科室分布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别占21.8%、15.4%和10.8%。药敏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学表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CR-KP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其次为ESBLs菌株,而HvKP菌株的耐药率最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

    结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较为广泛,可表现为多种生物学表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大不相同,因此,临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查。

  • 13.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应用中的探索之路
    李嘉颐, 张虹, 叶京明, 刘荫华, 徐玲, 张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31-103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1
    摘要 (311) HTML (37) PDF (1546 KB) (122)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治疗已进入以分子标志物为指导的分类治疗时代。雄激素受体(AR)是乳腺癌中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对乳腺癌细胞活动起调控作用。在临床中,A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AR靶向治疗和相关联合治疗正处于研究中。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分别从AR的作用机制、表达与临床价值、相关治疗等方面对AR在乳腺癌应用中的探索进行综述。

  • 14.
    静脉淋巴功能不全临床专家共识
    静脉淋巴功能不全临床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30-63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06.001
    摘要 (409) HTML (11) PDF (1041 KB) (101)

    静脉和淋巴系统在解剖和功能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当静脉淋巴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时,可表现出不同的器官或组织病变,相关患者分布于临床多个科室,临床规范化治疗难度较大。在国际指南和共识中,静脉淋巴功能不全相关疾病及其诊疗正在逐步更新和完善。在中国,对于静脉淋巴功能不全的定义以及相关疾病的诊疗尚未有明确的共识。为加深临床上对静脉淋巴功能不全的认识,本专家团队结合现有国际国内文献资料和多学科专家意见,规范其定义,并对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对静脉淋巴功能不全的规范化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15.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三阴性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郭俏丽, 胡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1, 15 (10): 790-79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1.10.013
    摘要 (151) HTML (1) PDF (1752 KB) (94)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乳腺癌亚型,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是一种把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或原代细胞移植入免疫缺陷小鼠内形成移植瘤的模型,能很好地保留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它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本文就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三阴性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16.
    食管鳞癌精准防治基础研究概述
    柯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1): 1-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1.01.001
    摘要 (368) HTML (40) PDF (1070 KB) (91)

    本文回顾了我国科学家在食管鳞癌病因学、分子机制研究及早诊早治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提出:(1)食管鳞癌作为典型复杂因果疾病,保护食管免受各种物理化学损伤至关重要;(2)有必要在各种组学研究基础上,采用高规格前瞻性人群研究设计,整合已有结果开展系统分析,深入挖掘潜在干预靶点;(3)在尚未发现高归因风险致病因素的情况下,大规模筛查需随机对照研究对其效果及卫生经济学价值加以评估,同时需进一步推动现有筛查模式不断向精准化与个体化方向发展。

  • 17.
    超声心动图在脓毒症心肌病中的应用进展
    王晶, 谭睿, 於江泉, 郑瑞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6): 464-46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1.06.011
    摘要 (192) HTML (2) PDF (858 KB) (83)

    脓毒症心肌病是脓毒症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对其预后判断也没有特异性指标。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敏感度高、可重复性高等优势,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脓毒症心肌病的研究中。本文对超声心动图在脓毒症心肌病中应用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脓毒症心肌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 18.
    《中国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基本问题解读
    陈青, 吴克瑾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50-105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4
    摘要 (355) HTML (27) PDF (800 KB) (83)

    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由于生理上的改变以及诊疗措施可能对子代产生影响,其临床诊治具有独特性与复杂性。然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缺乏规范的临床诊治流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织编写的《中国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参考GRADE系统标准将临床研究证据分类,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证据纳入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临床研究特点和临床实践的可及性作出不同强度的推荐意见。本文对该指南中的基本问题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乳腺外科医师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19.
    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临床评价要求及思考
    王泽华, 刘英慧, 张庆, 刘枭寅, 盛恒松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9): 641-64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1.09.001
    摘要 (184) HTML (30) PDF (723 KB) (82)

    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具有潜在临床价值,受到较高社会关注,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审评机构出台多项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举措。同时,此类产品的临床应用较新,生产企业注册经验少,对于临床评价要求存在诸多误区。本文通过总结调研国际国内的注册监管要求、经验以及学术界对于该类产品的临床研究成果,总结了部分可供参考借鉴的设计要素和偏倚控制方法,以期为生产企业科学地开展临床评价以及产品的临床技术审评提供思路。

  • 20.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申重阳, 曹琳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8, 12 (12): 688-69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8.12.008
    摘要 (51) HTML (0) PDF (519 KB) (77)

    急性胰腺炎通常是一种轻度的自限性疾病,10%~15%的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随系统性炎症反应及多器官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提供对症支持治疗,耗费了巨大的卫生资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和促进组织修复功能,多项动物实验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减轻胰腺组织炎症水平,缓解胰腺组织水肿,减少腺泡组织的凋亡。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配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实验研究仅限与极少数病例,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和有效剂量。虽然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