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乳腺疾病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60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超声影像组学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张志远, 李雯雯, 王帅, 古娇娇, 高佳茹, 贾琳娇, 李文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87-9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4.01.014
    摘要 (236) HTML (25) PDF (319 KB) (4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无创预测肿瘤信息有利于提前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超声影像组学是从超声图像中识别肉眼难以发现的数字化特征,在疾病的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超声组学在预测乳腺癌良恶性、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预后、新辅助化疗疗效等方面初显成效。本文就超声组学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2.
    初始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分析
    牟鳄贤, 李卓璇, 董浩, 于淼, 纪娟, 徐佳, 王浩, 刘世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10): 1027-103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10.001
    摘要 (138) HTML (14) PDF (438 KB) (23)
    目的

    探索初始腋窝淋巴结转移(cN+)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病理完全缓解(apCR)的临床病理预测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科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经治的cN+且接受NAT的乳腺癌病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pCR组及非apCR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探索apCR的预测因素。

    结果

    共计4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总体apCR率为50.4%(245/486)。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Ki67、临床疗效评价及是否达到乳房病理完全缓解(bpCR)与apCR具有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表明,HER2阳性(P<0.001)、临床疗效评价较佳(P=0.047)及bpCR(P<0.001)是a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apCR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95%CI:0.753~0.833),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81.1%。HER2阳性、临床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且达到bpCR者72例,其apCR率达93.1%(67/72)。HER2阳性、临床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且达到bpCR者6例,其apCR率为100%(6/6)。

    结论

    初始cN+接受NAT的HER2阳性、临床疗效评价较佳或病理疗效达到bpCR的乳腺癌,腋窝残留肿瘤负荷的风险较低,可作为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研究的目标人群。

  • 3.
    乳腺恶性非肿块型病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外部验证
    薛文欣, 常婉英, 肖瑶, 张盼盼, 党晓智, 宋宏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10): 1045-105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10.004
    摘要 (108) HTML (5) PDF (430 KB) (40)
    目的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MLs)的超声特征,建立NMLs的恶性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提高超声医师对NMLs的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488人共493例NMLs的超声图像特征,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独立的外部验证集72例来自浙江省台州医院。筛出NMLs的恶性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钙化、结构扭曲、年龄、病变大小是NMLs的恶性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AUC分别为0.91、0.89、0.94,敏感度分别为86%、86%、95%,特异度分别为80%、77%、87%。模型的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4、0.034和0.058。

    结论

    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恶性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临床参考价值,可以协助超声医师提高对NMLs诊断能力。

  • 4.
    初诊Ⅳ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李越, 周祺祺, 赵洪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10): 1097-110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10.012
    摘要 (115) HTML (6) PDF (346 KB) (16)

    初诊Ⅳ期乳腺癌的发病率约占新发乳腺癌的3%~10%。作为一种恶性转移性肿瘤,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无论是临床病理特征或是生存预后都与复发转移性Ⅳ期乳腺癌患者不尽相同。Ⅳ期乳腺癌的传统治疗主要为全身治疗,旨在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原发病灶切除术是否能改善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这一问题存在巨大争议。为探讨这一问题,需要总结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切除原发病灶的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并分析影响患者手术获益的相关因素。而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不同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

  • 5.
    不同介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乳腺癌上臂输液港植入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刘飞, 王影新, 马骍, 辛灵, 程元甲, 刘倩, 王悦, 张军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7): 760-7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07.001
    摘要 (224) HTML (13) PDF (726 KB) (36)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和导丝作为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导电介质,在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选择植入上臂港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84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导电组91例和导丝导电组93例,比较两种腔内心电图定位方式的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率、特征性P波出现率、P波高度、QRS波高度、心电图稳定性评分、护士操作满意度评分以及置管时间。

    结果

    生理盐水组有87例(95.6%)导管尖端到达最佳位置,导丝组为92例(98.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09,P=0.177)。2组患者在特征性P波出现率、P波高度、QRS波高度、心电图稳定性评分、护士操作满意度评分以及置管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上臂港植入术中建议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确保导管尖端位置正确性,导电介质选择生理盐水和导丝均可以达到满意效果,静疗专科护士可根据操作习惯及材料可及性选择任一种介质完成定位。

  • 6.
    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岳瑞雪, 孔令欣, 郝鑫, 杨进强, 韩猛, 崔国忠, 王建军, 张志生, 孔凡庭, 张维, 何文博, 李现桥, 周新平, 徐东宏, 胡崇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7): 765-77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3.07.002
    摘要 (154) HTML (8) PDF (697 KB) (26)
    目的

    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预测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HP)为基础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为合理选择抗HER2靶向治疗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等河北省共11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曲妥珠单抗及帕妥珠单抗配伍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后续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pCR)率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80例患者,其中HER2 IHC3+组157例(87.2%),HER2 IHC2+/FISH+组23例(12.8%)。HER2 IHC3+组tpCR率显著高于HER2 IHC2+/FISH+组(65.0% vs 17.4%,P<0.001)。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状态相关,HER2 IHC 2+/FISH+组HR阳性率显著高于HER2 IHC 3+组(87% vs 49.7%,P=0.001),与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肿瘤临床分期、Ki-67增殖指数等无相关性。

    结论

    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对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配伍化疗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ER2 IHC2+/FISH+患者疗效欠佳,有必要探索适合此类患者的抗HER2靶向治疗模式。

  • 7.
    乳腺癌同时合并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杨珊, 高威, 程萌, 史佳杰, 耿翠芝, 李赛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0): 975-98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0.010
    摘要 (114) HTML (5) PDF (952 KB) (19)
    目的

    探究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为乳腺癌同时合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双原发组及乳腺癌组),并进行差异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应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乳腺癌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或保护因素。使用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或保护因素。

    结果

    使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方法对2组患者进行匹配,纳入双原发组患者40例,乳腺癌组患者100例。差异分析表明,2组患者在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Ki67表达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R表达阴性、HER2表达阴性、Ki67低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表明,双原发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乳腺癌组。多因素Cox分析则表明,肿瘤分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PR阴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的患者,伴发原发性肺癌的概率更高。N分期、M分期、肿瘤分期、肿瘤分级、ER表达阴性是影响这些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上述因素可能在乳腺癌、肺癌双原发癌中具有重要作用。

  • 8.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应用中的探索之路
    李嘉颐, 张虹, 叶京明, 刘荫华, 徐玲, 张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31-103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1
    摘要 (314) HTML (37) PDF (1546 KB) (136)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治疗已进入以分子标志物为指导的分类治疗时代。雄激素受体(AR)是乳腺癌中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对乳腺癌细胞活动起调控作用。在临床中,A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AR靶向治疗和相关联合治疗正处于研究中。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分别从AR的作用机制、表达与临床价值、相关治疗等方面对AR在乳腺癌应用中的探索进行综述。

  • 9.
    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靶向药: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
    张虹, 张爽, 杨凡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45-104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3
    摘要 (75) HTML (2) PDF (858 KB) (8)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显著异质性,经过标准治疗后大多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一些乳腺癌侵袭性高、预后差,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需要开发出更新的治疗策略。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乳腺癌中普遍呈表达率高,可成为具有潜力的治疗靶点,目前在药物研发和肿瘤治疗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些已经获批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抗体药物偶联物类抗Trop2药物。本文将对Trop2的生物学功能、抗Trop2靶向药在乳腺癌的治疗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10.
    《中国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基本问题解读
    陈青, 吴克瑾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50-105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4
    摘要 (370) HTML (28) PDF (800 KB) (85)

    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由于生理上的改变以及诊疗措施可能对子代产生影响,其临床诊治具有独特性与复杂性。然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缺乏规范的临床诊治流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织编写的《中国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参考GRADE系统标准将临床研究证据分类,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证据纳入评价体系,并结合中国临床研究特点和临床实践的可及性作出不同强度的推荐意见。本文对该指南中的基本问题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乳腺外科医师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11.
    影像学进展对乳腺癌腋窝精准治疗的价值
    徐熠琳, 路红, 刘雪静, 郝玉娟, 于子玲, 朱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54-10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5
    摘要 (86) HTML (2) PDF (1087 KB) (15)

    随着乳腺癌治疗理念和腋窝处理策略的转变,影像学仅被用于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已远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变革的临床管理需求,接受影像检查的目的更多的是精准地评估初始和治疗后腋窝转移负荷、监测评估药物疗效,并根据治疗后的最终影像结果帮助确定手术方式。本文就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各种成像方式的相对优势和局限性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涉及腋窝管理的重要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 12.
    双靶联合化疗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崔军威, 刘荫华, 刘晓岭, 胡艺冰, 胡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62-1067.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6
    摘要 (226) HTML (14) PDF (1324 KB) (21)
    目的

    探究曲妥珠单抗和帕托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新辅助治疗的49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线,2组分别使用TCbHP或EC序贯THP双靶联合化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及手术治疗,对新辅助化疗后获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未完全缓解(非PCR)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入组患者年龄(45.22±9.17)岁。25例患者接受TCbHP方案,24例患者接受EC序贯THP方案,其中32例(65.3%)患者化疗后病理评估为PCR。TCbHP方案组PCR率为76.0%(19/25),高于EC序贯THP方案组的54.2%(1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PCR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比例低于非PCR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间年龄、肿瘤分期、Ki67、分子分型以及化疗方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bHP方案组和EC序贯THP方案组患者的ER和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中,TCbHP方案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损伤的比例高于EC序贯THP方案组患者(均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双靶药物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TCbHP方案与EC序贯THP方案PCR比率相似,但前者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损伤不良反应较高,两种方案均有较好的心脏安全性。

  • 13.
    超声造影联合单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初始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及三阴型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牟鳄贤, 王浩, 夏莉, 李娟, 曾石岩, 于淼, 李俊杰, 徐佳, 张蒲蓉, 卢漫, 李卉, 刘世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68-10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7
    摘要 (83) HTML (1) PDF (5792 KB) (19)
    目的

    纳入初始腋窝淋巴结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针对腋窝状态新辅助治疗后临床转阴者,研究超声造影联合单染料法实施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SLNB)的价值。

    方法

    研究筛选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cT1~3N1M0期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针对经标准新辅助治疗后腋窝状态临床转阴者,实施超声造影联合单染料法SLNB及补充性腋窝淋巴结清扫。与最终腋窝术后病理转移情况比较,计算超声造影联合单染料法SLNB的SLN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假阴性率。

    结果

    共计29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51岁(28~64岁),24例为HER2阳性,三阴性5例。本研究总体腋窝病理完全缓解率为72.4%(21/29)。所有患者术前超声造影SLN定位均成功,1例患者因术中无蓝染而联合单染料法SLNB失败,SLN检出率96.6%(28/29)。超声造影联合单染料法实施SLNB成功28例,7例腋窝阳性患者均被正确检出,其预测腋窝转移状态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假阴性率分别为100%(7/7)、100%(21/21)、100%(7/7)、100%(21/21)、100%(28/28)、0%(0/7)。

    结论

    初始cT1~3N1M0期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经标准新辅助治疗后腋窝状态临床转阴者,超声造影联合单染料法SLNB具有理想的SLN检出率及假阴性率,具有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价值。

  • 14.
    HER2阳性乳腺癌TCHP方案新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云涌洋, 张晓丹, 程元甲, 孙名帅, 辛灵, 刘倩, 刘荫华, 段学宁, 张卓, 刘倩欣, 崔一民, 向倩, 徐玲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75-108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8
    摘要 (118) HTML (2) PDF (915 KB) (17)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H)+帕妥珠单抗(P)联合紫杉类(T)+卡铂(C),即TCHP方案新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TCHP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CHP方案每21天重复,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研究就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5.0 版进行不良事件评价。由专职临床药师负责随访每周期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并记录。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56例,全为女性,平均年龄48岁(24~68岁),平均治疗周期数为3.7个周期。总体来说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2%(55/56),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35.7%(20/56)。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者:腹泻(49例,87.5%)、疲劳(47例,83.9%)、恶心(44例,78.5%)、厌食(37例,66.0%)、便秘(34例,60.7%)。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包括:厌食(7例,1.5%)、恶心(6例,10.7%)、腹泻(3例,5.3%)、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3.5%)、白细胞减少(1例,1.7%)、呕吐(1例,1.7%)。在药师和医生联合监测随访下,患者每周期预防性使用G-CSF,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结论

    接受TCHP方案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该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疲劳、恶心、厌食、便秘等,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包括:厌食、恶心、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 15.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杨凡, 张虹, 李嘉颐, 辛灵, 向泓雨, 刘倩, 程元甲, 叶京明, 段学宁, 刘荫华, 徐玲, 张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11): 1081-108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11.009
    摘要 (300) HTML (6) PDF (995 KB) (32)
    目的

    探索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CK5/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09年至202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中心、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经病理学检测明确为非转移性TNBC患者452例,分析其CK5/6表达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2.9岁(21~88岁),总体CK5/6阳性率为65.3%,临床分期早、组织学分级高和Ki67 表达水平高是CK5/6表达水平高的影响因素。CK5/6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无事件生存(EFS)时间和乳腺癌特异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CK5/6阳性者的pCR率为27.5%,3年、5年EFS率分别为86.1%和84.1%;3年、5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率分别为94.3%和91.1%。在应用铂类新辅助化疗的人群中,CK5/6阳性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及乳腺癌特异生存率有更高趋势。

    结论

    CK5/6是TNBC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增殖能力相关,与生存预后无明确相关性。CK5/6阳性可能与含铂类化疗获益相关。

  • 16.
    隔日非格司亭支持乳腺癌剂量密集型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分析
    赵婧祎, 何英剑, 李金峰, 范照青, 王天峰, 杨飏, 王歆光, 陈雪, 欧阳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6): 469-47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06.002
    摘要 (111) HTML (1) PDF (816 KB) (15)
    目的

    检验隔日非格司亭(Filgrastim)即短疗程短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支持乳腺癌剂量密集型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接受剂量密集型新辅助化疗同时使用隔日非格司亭预防性支持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信息。所有患者均计划接受4周期剂量密集型表阿霉素10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术前新辅助化疗,同时于化疗周期第4、6、8、10天皮下注射非格司亭200~300 μg。收集化疗延迟、药物减量情况计算相对剂量强度(RDI),同时记录FN发生情况。

    结果

    共301例乳腺癌患者信息纳入后续分析,其中15例发生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造成化疗延迟(5.0%,95%CI:2.5%~7.5%),289例RDI≥85%(96%,95%CI:93.8%~98.2%),14例(4.7%,95%CI:2.3%~7.1%)化疗期间出现FN。

    结论

    隔日非格司亭用于支持原发性乳腺癌剂量密集型新辅助化疗(ddEC)可行。

  • 17.
    乳腺周边组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何慧灵, 张宣宣, 张兰, 吴晓瑾, 姜美娟, 陈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4): 319-32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04.006
    摘要 (110) HTML (1) PDF (6572 KB) (22)
    目的

    研究乳腺周边组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甲乳外科因乳腺肿块而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女性患者。进行SWE检查,得到肿块内部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和标准差(E-SD);启动“shell”功能,先后将“shell”值调节为0.5 mm、1 mm、2 mm,得到肿块周边0.5 mm、1 mm、2 mm的E-mean、E-max、E-min和E-SD。根据最终病理学结果对比4组数据并绘制ROC曲线。

    结果

    共计纳入68例患者76个病灶,病理证实,76个肿块中良性肿块44个,恶性肿块32个。恶性肿块内部和肿块周边0.5 mm、1 mm、2 mm的E-mean、E-max、E-SD大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内部和肿块周边0.5 mm、1 mm、2 mm的E-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绘制ROC曲线可知,肿块内部E-mean、E-max、E-SD诊断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14 kPa、80.46 kPa、11.67 kPa,此时AUC分别为0.785、0.824、0.801。肿块周边0.5 mm区域E-mean、E-max、E-SD诊断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9.44 kPa、86.15 kPa、14.02 kPa,此时AUC分别为0.770、0.835、0.817。肿块周边1 mm区域E-mean、E-max、E-SD诊断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1.68 kPa、90.46 kPa、15.98 kPa,此时AUC分别为0.806、0.886、0.825。肿块周边2 mm区域E-mean、E-max、E-SD诊断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16 kPa、95.45 kPa、16.81 kPa,此时AUC分别为0.821、0.926、0.842。综合所有数据,肿块周边2 mm区域E-max的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此时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3.18%。

    结论

    乳腺周边组织行SWE诊断结节良恶性的效能高于内部组织,其中,“shell”值取2 mm且使用E-max作为诊断参数时诊断效能最高。

  • 18.
    居家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治疗的作用
    陈小玲, 孙乐妹, 吴纪萍, 桂翠, 莫御姬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4): 362-367.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04.013
    摘要 (145) HTML (3) PDF (865 KB) (14)
    目的

    探讨居家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肿瘤化疗科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保持通常的自我护理,锻炼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指导,并通过检测患者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患肢间体积差异、肩部关节运动范围、手臂肌肉力量、生活质量等方面评估康复锻炼对淋巴水肿治疗的作用。

    结果

    2组患者在经过为期至少6周的干预康复后,与对照组相比,锻炼组的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有所下降(P<0.05),手臂体积也随之变小(P<0.05);锻炼组的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此外,在锻炼组中患者的手臂屈曲肌、外展肌、外旋肌、内旋肌和水平内收肌的肌力水平都显著增强(P<0.05);最后通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之后发现,锻炼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

    结论

    康复锻炼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淋巴水肿的康复和预后,这为居家康复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 19.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味觉改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飞, 张琳琳, 杨碧云, 张树琪, 王悦, 王影新, 谷洪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3): 201-20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03.002
    摘要 (209) HTML (2) PDF (845 KB) (25)
    目的

    描述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乳腺中心招募9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别于化疗前、第2次化疗前、末次化疗前对患者进行测评,采用中文版化疗相关味觉改变量表测评患者的味觉改变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各测评时间点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共89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平均年龄为(53.5±9.4)岁,26例(29.21%)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63例(70.79%)患者接受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第2次化疗前、末次化疗前的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总分分别为(18.69±1.59)、(22.53±4.24)、(25.14±5.68)分;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总分、整体性味觉均分、基本味觉均分随着化疗进行逐渐加重(P<0.01);味觉异常均分、不适症状均分在首次化疗后即明显改变(P<0.01),化疗期间不再明显加重(P>0.05)。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总分与年龄、化疗方案密切相关。

    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经受着逐渐加重的味觉变化,年龄、化疗方案是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提示应重视味觉改变的健康宣教和干预,以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味觉改变情况。

  • 20.
    佩戴冰帽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脱发的应用效果
    王悦, 张琳琳, 王影新, 刘飞, 马骍, 谷洪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3): 207-21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03.003
    摘要 (255) HTML (1) PDF (6642 KB) (15)
    目的

    探讨佩戴冰帽对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脱发的效果。

    方法

    2020年1月至12月纳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佩戴冰帽的意愿将患者分为干预组(127例)和对照组(75例)。干预组于化疗过程中佩戴冰帽,对照组化疗过程中不接受头皮护理。于患者首次化疗开始前、末次化疗开始前拍摄其头部前、后、两侧及头顶的发量照片,由不知晓患者分组情况的研究护士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判断脱发程度,评估患者末次化疗前的脱发状态。

    结果

    末次化疗前,干预组未脱发患者86例(67.7%),对照组未脱发患者12例(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佩戴冰帽对不同化疗方案所致脱发的预防有效率为60.9%~73.9%。

    结论

    佩戴冰帽可有效缓解乳腺癌化疗导致的脱发,且佩戴方便,不适症状少,值得在临床推广。